吊顶钢结构转换层,吊顶钢结构转换层技术交底
- admin
- 2025-05-05
- 钢结构资料库
- 11浏览
- 0评论
此文目录:
角钢转换层间距规范
吊顶钢结构转换层标准间距需要计算确定,下面是两个个常规间距方案,可以参考一下:30*30*3角钢横梁,纵横间距1200*1200,30*30*3角钢吊杆,间距1200,用于吊顶上部管线较少。
标准50角钢转换层间距3000mm×1200mm。转换层水平网架由50角钢组成,间距3000×1200,竖向构件间距亦为3000×1200毫米,网架边缘部分距墙200毫米设置50角钢边框,走廊等狭窄空间装换层必须形成“井”字框架体系以增加整体刚度。
根据国家规范,在吊顶龙骨吊杆大于1500mm时需要设置反向支撑,具体做法是,用角铁或者主龙骨都可以,一端固定在楼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吊顶主龙骨上,安装反支撑不应在同一直线上,应该为梅花型分布,间距大概在2M左右。
正常情况的转换层是每1点2米设置钢制转换层。用30以上角钢或方管。下一层转换在上一层两点中间位置。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点5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
因竖向角钢吊点间距为3000mm×1200mm。吊顶重量取最大值25kg。角钢吊杆荷载计算如下:每根角钢吊杆与周边4块区域(1200mm×1200mm)相连接,承载每块区域的1/4荷载,由此可得,相当于每根角钢承受1200mm×1200mm范围内的吊顶重量。
精装吊顶钢架转换层含量计算方式
该吊顶钢架转换层含量计算方式如下: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情况,确定转换层的高度、厚度及面积等参数。计算钢架数量:根据设计图纸中标注的钢架间距和布置方式,计算出钢架的数量。假设每个钢架之间的间距为1米,钢架的长度为3米,则每个钢架占用的面积为3平方米。
吊顶转换层做法主要是双层5厚纸面石膏板和15厚矿棉吸音板吊顶,每平米吊顶重量不超过25kg/_(根据图集07CJ03-1,双层12厚纸面石膏板吊顶每平米重量),30×3等边角钢(Q235)屈服强度为24kg/mm2。因竖向角钢吊点间距为3000mm×1200mm。吊顶重量取最大值25kg。
双层石膏板天花需留10-20mm 缝,交接长度为30-50mm,伸缩缝边沿至吊筋间距不大于300mm。单层石膏板吊顶上衬细木工板与边龙骨连接,下口留10-20mm缝。墙面宽度超过12m、墙面板的左右及上方三边、吊顶的东南西北四边,要留伸缩缝,此缝需采用弹性密封膏封闭或安装装饰性压条等方法处理。
吊顶钢架转换层是指将建筑物内部层间高度较高的空间转化为吊顶层,以便安装轻钢龙骨、石膏板等材料来进行室内装饰。吊顶钢架转换层的设置有一定的依据。 建筑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要求是吊顶钢架转换层设置的首要依据。
吊顶超过多长需做转换层 吊顶超过3m,就必须要做转换层了。吊顶超过3m做转换层,通常是让吊顶主龙骨具备更高的稳定。在转换层中,会设计方案发力点的,其能够有效的减轻吊顶主龙骨带来的影响,那么在日后再用的过程当中,不会出现主龙骨因用力过度而破裂,装修房子的安全系数也进一步提高。
吊顶什么情况下要做转换层
1、吊顶转换层的做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吊顶高度差异大时。在建筑中,有时因为设计需求,不同区域之间的吊顶高度会有所不同。当高度差异较大时,为了平衡结构受力并满足造型需求,就需要设置转换层。转换层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撑,确保吊顶的稳固性。 楼层结构复杂时。
2、适应建筑空间需求变化 吊顶转换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适应建筑空间需求的垂直变化。在建筑设计中,不同楼层之间可能存在功能、使用需求或装修风格上的差异。吊顶转换层通过调整空间高度、布局和装饰,实现了不同楼层间的顺畅过渡,提升了空间的连贯性和使用效率。
3、吊顶转换层的设置原因如下:增强吊顶稳定性与安全性。吊顶转换层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吊顶结构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在建筑内部,吊顶系统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机制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以承受自身的重量及外界负载,防止因负荷过大导致吊顶变形或坠落。
4、吊顶高度超过5米需做反支撑或转换层,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
吊顶钢结构转换层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麦子二手钢结构 » 钢结构资料库 » 吊顶钢结构转换层,吊顶钢结构转换层技术交底